地矿党建
弘扬“三线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
著名文学家鲁迅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是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是每当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有一部分人站出来,为了国家的生存,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舍小家为大家,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直至献出生命。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存亡,深入到中国的西南、西北等地区腹地,开始了轰轰烈烈、战天斗地的艰苦建设岁月,这就是被后来人们所提到的“三线建设”。
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三线建设”或许是一个有些陌生的词汇,但它却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的战争威胁和军事压力空前,时刻面临爆发国际战争的危险。为积极、主动、全面地进行战备,毛主席指出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入侵,“三线建设”就此开始。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随着国家和领袖的一声号令,数百万建设者和上千万民工拓荒三线,展开了战天斗地、无私奉献的风云壮举。即使在现在的条件下,深山老林里也是非常艰苦的,何况在当年的历史条件下。然而,我们的先辈们却没有退缩,很多人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中间有声名卓著的科学家,也有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有的甚至把生命献给了“三线建设”。著名的科学家王淦昌、邓稼先都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空气动力学家、九院副院长郭永怀因飞机着陆失事而遇难。当找到他的遗体时,人们发现,他和他的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保护在烧焦的遗体胸前。“三线建设”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三线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92倍,荒凉不毛之地,建起了上千个项目,众多工业门类在西部扎根,大量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极大地调节了西部和东部的经济发展差异。通过“三线建设”,新建、扩建了59个工业城市,缩小了中国自近代以来东西部经济布局不平衡的状况,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社会进步。当时的“三线建设”参与者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让党中央放心”!多年之后,人们在总结“三线建设”留下的遗产时,除了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版图之外,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即“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这种“三线精神”成了一座历史的丰碑,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国人为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生活努力奋斗,并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其中就有地矿人为之自豪的“三光荣”精神(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一代又一代地矿人在“三光荣”精神的感召下,不惧艰难困苦,不怕环境恶劣,为寻找矿产资源,发扬吃苦耐劳、勇创一流的拼搏精神,靠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以顽强的毅力、朴实的作风,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成就了一支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地质找矿队伍,陕西地矿集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自1953年成立以来,陕西地矿人用辛劳、汗水甚至生命诠释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找到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支撑了陕西几十年的发展,为陕西乃至国家的找矿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09年以来,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发展潮流,勇于创新,大胆变革,深入推进改企行动,成为全国地勘单位改革的一面旗帜。如今,陕西地矿集团已走过近70年的历程,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集团公司党委的带领下,集团公司一定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
《易经》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变是天地之常道,以守应变,终究为时势所淘汰;惟有以创迎变,方能顺天应势、精进臻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项事业都不能靠“守”来维系,必须靠不断的再创业来发展。不忘来路,更思前行!地矿投资公司于2019年1月正式注册成立,各项工作正处于初创期。万事开头难,今天的条件和环境虽然已经不需要肩扛手提、跋山涉水。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不比当年少:有激烈的同行竞争,有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有难测深浅的市场大潮。面对变化万端、残酷无情的市场竞争,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让国有资产减值缩水,甚至是血本无归。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职责使命,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作为担当!只有艰苦奋斗的创业者,才能成为时代的胜利者。作为陕西地矿投资行业的探路者,只要善于从前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汲取力量,敢于在奋进中继承事业,勇于在创新中光大事业,地矿投资公司一定能够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