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新闻
守护秦巴大地
略阳大坝河裂缝滑坡现场勘察
俯瞰秦巴大地,横亘东西的是雄伟壮丽的秦岭山系,阻断陕川的是蜿蜒绵亘的大巴山,两山之间是美丽富饶的西北小江南———汉中盆地。驻扎在这里的陕西省地矿总公司第二分公司(原陕西省地矿局汉中地质大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环境地质工作,保护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守护着这里的青山绿水。
百姓撤出来,他们开进去
汉中盆地地形和地质结构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在每次地质灾害发生前后,第二分公司都最早出现在受灾最严重和最危险的地质灾害现场。
“5.12”汶川大地震使处于同一断裂带的汉中地区受灾严重,距离汶川县仅100多公里的略阳、宁强两县尤为严重。时任队长张发成在地矿局统一领导下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临时党支部,及时抽调20名环境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次生地质灾害排查突击队,与局地调院、908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等兄弟单位第一时间奔赴离震源最近、陕西受灾最严重的宁强山区。“汉中地质大队抗震救灾临时党支部”、“陕西省地矿局汶川地震震后次生地质灾害排查突击队宁强略阳组”两面旗帜在余震不断的灾区迎风飘扬,他们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守卫秦巴大地的责任。
一位年轻的技术人员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为了及时排查险情,突击队轻装上阵,开赴灾区排查险情及潜在灾害隐患。由于工作、生活所需物资供给延迟,开始一段时间,突击队员们白天排查地质灾害,晚上睡在农家院子里。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灾区人民损失,他们经常每天爬几座山,步行20多公里山路开展灾害调查,在余震不断、满是滚石的宁强、略阳山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地质队员“三光荣”、“四特别”的战斗精神。由于表现突出,受到了国土资源部、陕西省地矿局、汉中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被分别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单位”称号。每一次地质灾害来临,总是灾区人民撤出来,他们开进去。
目前,该单位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在陕南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下属单位第三工程勘察院以及矿产勘查开发院水工环项目部是专业的环境地质队伍。在长期与大自然的较量中,该单位与当地政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3名同志被汉中市聘为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专家组成员。最近几年,他们承接了陕南地区大量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仅2010年承接的灾害防治项目就有近30个,其中陕西省宁强县广坪镇凤凰街滑坡勘察项目在陕西省第十三届优秀工程勘察评选中荣获省级表扬奖。
守护青山绿水
提起美丽的汉中盆地,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碧水青山,这里有“一江清水送北京”的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也有地矿业界耳熟能详的“勉略宁”地质矿产金三角区。群山万壑之间,除了青山碧水,也有林立的工矿企业。第二分公司完成的每一个环境地质项目,都守护着“一江清水,两岸青山”的美丽景象,也一步步拓展了环境地质市场。
2010年10月,陕西省宁强纵骋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找到该单位,要求为其编制宁强锰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该矿山是一家已经连续开采20多年、由3个矿山企业整合而成的大型矿山。矿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起较大的地质灾害。该项目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该项目是2010年新兴的项目类别,在汉中地区是第一个;二是该项目属于大型项目,需要甲级资质单位才能承接;三是该矿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每一个特点,对他们来说都是挑战。
说干就干,第二分公司一方面组织人员学习研究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国家规范和技术要求,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进入矿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5个月的工作,于2011年3月19日通过了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组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这个报告是本次评审最优秀的一个”,矿山方面也主动追加了原合同金额1.5倍的经费。
一炮打响后,陕南地区各县的矿山企业接踵而至,邀请他们为其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当地政府相关机构也找到该单位,要求为其进行地质灾害多发区移民搬迁项目选址勘察……
改革创新,当好主力军
对于未来的发展,第二分公司上下信心满怀。自1958年成立以来,他们就是地矿行业的主力军,被原地矿部授予“地质找矿功勋单位”。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地质勘查为主,多种地质产业同时发展的良好局面,环境地质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最近,陕西省地矿局在改制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为政府干事,为社会服务,当好主力军”的工作方针。该队积极贯彻执行,主动联系地方,和地方市县政府、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建立联系,密切和地方的关系,树立服务地方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预防机制,设立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组,随时待命,为地方环境地质服务。2010年,他们先后几次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地质灾害多发区为当地政府和人民举办防灾减灾科普讲座,有效降低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目前,该单位正在镇巴县进行1:5万陕南山洪地质灾害受灾地区详细调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