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手机站

地矿新闻

最新新闻
图片新闻
地矿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地矿新闻>>地矿新闻

总公司2014年度拔尖人才风采

来源:管理员     所属分类:地矿新闻     阅读次数:1763     发布时间:2015-03-31



吴帮朝 倾情地质 硕果累累

    吴帮朝,现年50岁,1988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陕西省地矿总公司第一地质队副总工程师,一直从事矿产地质及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他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奋战在野外工作第一线,取得了一系列找矿成果,为实现矿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他负责的落驾河幅1:50000区调获地质矿产部优秀图幅奖;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陕西省旬阳县枫树—十里地区铅锌矿点及异常检查”成果报告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项目管理办公室评为优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陕西旬北地区铅锌矿评价”获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科学技术二等奖;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陕西省汉阴县铁佛—汉滨区流芳金矿普查”获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科学技术一等奖;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陕西省白河县高家沟—周家沟铅锌矿普查”获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科学技术三等奖;主持编写的《陕西省汉阴县坝王沟金矿区长沟矿段详查地质报告》通过评审,提交的资源储量获得备案,长沟矿段详查最终提交金资源量(332+333):矿石量1142470.81吨,金金属量2771.15千克,平均Au品位2.43×10-6。经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在长沟建立日处理矿石300吨的采选联合企业,未来矿山企业年生产处理9万吨矿石,产品为黄金,已探求的资源量能基本保证矿山10.09年的生产需求,以长沟矿段探获的资源量为基础,地矿总公司重点开发项目——汉阴县长沟300t/d金矿采选项目即将建成,将有力推进勘查开发一体化进程,提升地勘单位经济实力;主持编写的《陕西石泉—旬阳金矿整装勘查实施方案》于2012年通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评审,陕西石泉—旬阳金矿整装勘查区列入国家第二批新设整装勘查区。




孙健 勇挑重担 年轻有为

    孙健,男,32岁,中共党员,现任第一地质队地调所副所长。经过多年的不断锤炼和个人的不懈努力,他从一个技术员逐渐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多面手。先后承担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央、省地勘基金、商业地质勘查等40多个项目,先后荣获地调局成果奖、省地矿局科技奖、省地质学会勘查成果奖和省地矿局团委“青年岗位能手”、国资委团委“青年突击手”、省地矿总公司“优秀员工”、安康市委组织部“首届安康青年科技奖”等殊荣。

    他主持宝钢资源公司商业地勘“陕西省平利县闹阳坪萤石矿勘查”项目,带领大家克服项目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多,矿区外部环境差等困难,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他长期驻扎项目生产一线,足迹遍布工作区每个山沟,亲自布设每个重型工程,他运用过硬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探明了一中型萤石矿产地,预测资源量规模达到大型,目前成为陕西安康地区最大的萤石矿床,填补了陕南安康地区萤石矿种的空白。该项目的成果得到安康市人民政府、宝钢资源公司等单位的高度评价及肯定,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他如期完成了在安康地区实施的商业地勘项目,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赞赏;圆满完成了青海、新疆区调项目,得到了主管单位地调局西北项目办、新疆基金办等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

    他除了地质勘查工作外,还从事市场经营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地勘市场,各种艰辛和艰难一言难尽,他没有气馁,而是运用自己的智慧、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利用周围同事的各种社会关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下,先后在青海、新疆成功中标国家矿调项目3项,商业地勘项目3项,项目经费3000多万元。




陈剑祥 潜心找矿 甘于奉献

    陈剑祥,现任汉中地质大队矿产勘查开发院第一项目部项目经理,担负着项目部生产技术、行政和安全管理工作,并兼任队地勘院生产技术部主任。由于他工作业绩突出,他和他的团队连年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他在2006年至2008年任新疆项目总负责期间,与项目组成员同住帐篷,一起忙碌于戈壁、峻岭,以苦为乐,以地质事业为荣,野外找矿成果显著,野外工作验收被监理专家组评定为优秀级。

    自2009年至今,他主要担负汉中队在汉中地区的商业普查、详查工作及省勘查基金项目工作,担任汉中第一项目部项目(技术)负责。他主要承担总公司、汉中队重点项目略阳县柳树坪金矿普查项目,其从立项环节及规划、设计编写,到项目实施、撰写地质报告均由他主要负责完成,各项成果及资料得到省基金项目办专家好评,野外验收为优秀级,并顺利获得2014年基金续作。目前,该项目找矿成果喜人,找矿成果不断扩大:通过对南矿段AuZn4矿体经追索和地表工程控制有了新的突破,地表由5条见矿工程控制矿体,平均厚度3.95m,矿体长度约600m。其次,在地表探槽工程揭露已圈定Zn矿体4条。北矿段通过槽探手段大间距的地表揭露和控制,已发现8条锌矿(化)体,矿体长60~800m,厚度0.91~6.23m,地表锌品位1.82~6.68%。通过计算柳树坪矿(区)床探获的(333+3341)金金属资源量总计1.9吨;(333+3341)锌金属资源量总计约16万吨。目前,锌矿床规模已达到中型,金矿床为小型。随着下步找矿工作的深入,金锌等预期资源量有望大幅增长。

    2013年,他负责实施的省基金项目“陕西省南郑县魏家桥-曹家湾一带铅锌矿预查”,得到了省基金办专家组的肯定和表扬,该项目报告已顺利提交。




王汉章 攻坚克难 开拓创新

    王汉章,现任汉中地质大队诚信公司玉泉坝矿山副矿长。近两年来,他在矿山建设、技术改进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经过对矿山资料系统整理研究,对已有矿(化)点和矿体岀露位置、形态产状、矿化蚀变特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等反复实地观察比对,确立找矿靶区。经他设计的探矿工程验证,两年来为矿山新增金矿石量(333)20万吨,金金属量560公斤;(332)16万吨,金金属量340公斤。个别单工程见矿的地段在今后系统工程逐步形成后,有望进一步获得更多的资源储量。
    他在矿区渣场设计施工排水洞,将洪水从山体中引到下游确保堆渣场的安全;在下中段采空区预设溜渣井充填上中段的矿渣废石,使大量的废石直接进入采空区,既节省渣场,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受到环保部门有关人士的高度评价,使其所在玉泉坝矿山今年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得以通过。

    为确保矿山尾矿库的安全并能满足扩容要求,他设计并监督施工排洪洞,将上游汇水引到西侧仅一山梁之隔的白岩槽沟,最终实现514米排洪洞准确贯通,保证尾矿库在百年一遇的大洪面前安然无恙;在陈家沟深部探矿施工过程中,按照矿山原设计方案是在现有坑探工程中选取最低标高800中段,在其岩脉巷道按一定网度施工穿脉巷道,再在穿脉巷道中根据要控制的不同深度相应选取不同位置施工钻机硐室,大大减少了探矿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多次搬运、安装钻机的时间,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4年初,他首先试用了锚杆挂网方式,效果明显:矿石贫化率由35%降到10%,提高了入选品位,同时减少了运输选矿成本。使矿山去年的金产量由往年的70公斤猛增到90多公斤,在金价大跌的年头依然取得较好的效益。




雷明选:勇于开拓  敢于拼搏

    雷明选,第六地质队副总工程师兼矿权勘查服务中心主任。该同志从事地质找矿工作20多年,长期奋战在野外地质找矿一线和技术管理岗位,自2012年担任矿权勘查服务中心主任至今,带领他的团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共编写和提交各类地质报告8份,为国家探明钼矿石资源量2000万吨,金(铜、铁)矿石资源量35万吨,潜在价值接近10亿元;发现了蓝田县张家沟铌钽稀有金属矿,填补了陕西省无该类矿产的空白。

    多年来,他主持包括省地勘基金在内的各类项目10余项,主编、审查各类地质勘查设计书、地质报告20余份,评审合格率100%,优秀率25%。2012年初,他担任矿权勘查服务中心主任后,不等、不靠、不要,多方联系项目,悉心经营,努力使中心做大做强。在短短3年时间内,累计完成经营收入1900多万元,实现利润500多万元。

    面对矿权勘查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短缺的状况,他一方面要求老同志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另一方面重点培养、大胆启用年轻技术人员,使他们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成长,目前已有多名年轻人成长为矿权中心的骨干力量。他身体力行,经常冒着严寒酷暑深入野外一线指导工作。有一次,忙了一天的他晚上肾结石病发作,疼得他浑身冒汗、上吐下泻,送到医院的时候已接近虚脱。但是,当第三天病情稍有稳定时,面对前来探望的项目组同志,他开口问的第一句话,依然是项目工作上的事情。




文月贵:春华秋实 探矿无悔

    文月贵,第六地质队副总工程师兼地调所副所长。该同志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主持完成各类地质勘查项目及相关设计40余项,取得了大批优秀的地勘成果。参加、主持完成的《陕西省潼关县鸡架山岩金矿床报告》、《陕西省潼关县桐峪金矿区Q14号矿脉勘探报告》分别荣获原地矿部找矿成果一等奖和四等奖。多份地质报告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三等奖及优秀报告奖。

    1992年,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潼关小秦岭地区1:10000地质填图工作任务,历时两年提交了一份全新的小秦岭1:10000地质图。该图是当时乃至今天小秦岭地区金矿勘查非常重要的一手野外资料,也是 “小秦岭(陕西)金矿田深部及外围整装勘查区”设立和地质找矿基础性的依据之一。

    近年来,在担任队副总工程师的同时,该同志兼任了《小秦岭(陕西)金矿田深部及外围金矿整装勘查》项目负责人。在《小秦岭金矿田Q291、Q292、Q294、Q91102号矿脉深部普查》项目实施中,根据矿体无矿间断段高及矿体总体侧伏规律,提出了第二成矿富集段的推断,把剩余工作量大胆投向该标高段设计以下,在该区-160m标高见到金,品位达到3.2g/t。该项成果突破了0m以下无矿的历史,是截至目前小秦岭金矿田见矿标高最低工程,有力地佐证了小秦岭中还有一个“小秦岭”的论断,为该区第二成矿富集段找矿指明了方向。

    他参加工作24年来,扎根野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期陕西地矿人的光辉形象。




谢晓波:业务攻坚 管理创新

    谢晓波,西安地勘院副院长,分管青鸟公司、第七工勘所和榆林公司3个实体的生产经营工作。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曾参与和主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市场地学信息类项目数十项。其中参与的《西安市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项目》获得省地矿总公司成果一等奖,主持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战略研究项目》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成果二等奖。

    该同志在青鸟公司任职期间,在《全国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系统》开发项目中,担任技术负责和主要程序核心部分开发程序员。项目要求必须脱离商用GIS平台实现从图查库、从库查图功能。他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以VML编程技术解决项目难题。他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学习研究VML编程方法技术和技巧,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探索,摸索并编写出系统图形操作的核心代码,成功解决了项目技术难题。项目验收时,专家对系统应用的创新技术大加赞赏。通过大胆创新的技术突破,青鸟公司在相关技术领域上了新台阶,提高了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自去年初担任西安地勘院副院长以来,该同志主管的3个实体均超额完成了院下达的各项经济目标任务。在他主导下,对直管的青鸟公司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首先通过调整人员、健全制度和战略升级等,对市场部进行了彻底改组;其次制定了涉及工资、技能、考勤、激励、市场等方面内容的6个管理办法,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经过一年来的共同努力,青鸟公司取得年产值1500万元的显著成绩。

     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该同志在经济、技术、管理等领域不断创新。面对各种荣誉,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着,在西勘院的舞台上,尽情地书写着人生的精彩。




司国辉:中流砥柱 鏖战西北

    司国辉,西安地勘院副院长,负责院西北地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野外一线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熟练掌握勘查地球化学、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岩成矿地球化学、构造热液矿床研究等专业技术,善于将野外工作实践与室内理论研究相结合,将重要成矿经济带矿产勘查与矿业开发相结合,将地勘单位技术优势与矿业公司资金优势相结合,积极开展风险勘查业务,提高院矿产开发工作经济水平。

    2010年至2011年,在院地质调查所担任项目负责,所带项目均取得重要找矿成果。2011年,担任院地质调查所区调部部长,负责省内外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业务。2012年至2014年,担任院新疆公司负责人,负责院在新疆地区所有业务,包括矿权运作、管理及地质勘查找矿等,完成19个矿区找矿排查工作,利用先进找矿理论和方法,获得7个找矿靶区。2012年,担任西安地勘院院长助理,协助院长负责西北地区地质矿产勘查市场业务。2014年,担任西安地勘院副院长,负责院西北地区地质矿产勘查市场业务,以及矿权获取、管理、合作、风险勘查等业务。通过矿权运营获得近千万元股权合作资金,带动一批产值超过千万元的矿产勘查项目,使得西安地勘院在西北地勘市场份额逐年增加。
   
    2011年荣获“西安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 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省地矿总公司“青年突击手”荣誉称号。先后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发表文章《内蒙古赤峰市鸡冠山钼矿邻区成矿远景分析》,在《新疆地质》发表文章《新疆北天山四棵树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在《陕西地质》发表文章《新疆北天山巴音沟南侧发育早泥盆纪蛇绿岩及其构造意义》。




张凯:青藏高原 唱响青春

    张凯,西安地勘院地调所金属矿产部技术负责。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矿产勘查等工作。在长期的野外工作实践中,逐渐成长为一名业绩卓著的青年技术骨干。近两年来,该同志主持开展的青海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青海省格尔木市大干沟铜金锑多金属矿预查》被评为优秀级,主持开展的《青海省格尔木市雪水河地区I46E001021、I46E002021两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也被评为优秀级。

    由该同志担任项目负责组织实施的《青海省格尔木市雪水河地区I46E001021、I46E002021两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野外工作历时3年多,先后有40余人参与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他带领项目组全体人员,克服工作区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的自然条件,有序开展并顺利完成了各项野外工作。在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新发现,大致查明了测区成矿地质背景和矿产远景。2012年10月,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终期验收并下达了验收意见,两幅均为优秀级。2014年6月,青海省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对该项目成果报告进行了评审,认为该项目较好地执行了设计,完成了各项工作量,在基础地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找矿成果显著,综合评分90分,为优秀级。

    该项目成果为西安地勘院在青海省格尔木地区后续滚动发展矿产勘查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已滚动发展承揽到青海省格尔木市红土沟脑金及钒钼矿预查等4个区调矿调项目,合同总金额近600万元。

    2014年,该同志在《西北地质》发表论文《地质找矿的科学思维模式探析》。




刘建利 知行合一 成果显著

    刘建利,是物化探队高级工程师。工作中,他不断创新技术方法和工作思路,深入研究多种方法找矿效果,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成果。由于成绩显著,他2010荣获“西安市劳动模范”称号,2013年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

    在《银-额》综合物化探项目中,他连续7年奋战在被称之为“生命禁区”的巴丹吉林沙漠。“银-额”盆地砂层干燥,造成野外勘查数据采集不准确,他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沙漠地区的物探野外数据采集新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对地质及物化探资料的深入研究,他首次提出了用阻抗相位资料校正视电阻率的残余静态效应,并识别低阻标志层的原理及方法,并不断创新地质、物性、钻井资料约束下的重磁电资料联合正反演解释,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为该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准确详实的资料。

    通过V8电法工作站在已知矿体上的物探方法试验,他系统总结分析了多种物探方法的异常特征和找矿效果,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成果。在《银-额》综合物化探项目中,依托他对该项目地质及物化探资料的研究成果,先后布置探井3口,在石炭-二叠系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2014年,他通过对凤县马蹄沟金矿西段物化探资料的深入研究,较准确地预测了找矿有利区带及构造蚀变带的展布,通过打钻验证,见到了矿化蚀变带及金矿体,充分发挥了物化探在“攻深找盲”中的有效作用。

    近年来,他在《地质通报》、《物探与化探》、《西北地质》、《陕西地质》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专业技术论文,目前,正在攻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博士学位。




姜夫爵 刻苦钻研 物探尖兵

    姜夫爵,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曾担任第二综合物探大队油气处副经理兼总工、地调所重力勘查处副主任,现任第二综合物探大队副总工程师兼总工办主任。

    他主要从事重、磁等油田油气非地震物探勘查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担任项目负责、技术负责、报告主编,积累了在山地、高原、戈壁、沙漠、滩涂、极浅海、湖泊、高原等不同地质景观条件下进行重磁勘探施工、资料处理解释、成果报告编写的丰富经验,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地质成果,为各大油田地震、钻探等油气勘探工作的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得到了国内各大油田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主持并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标准项目4项。其中《重力调查技术规定》(1︰50000)、《地质勘查GPS测量规程》的研制与修订项目,已通过地调局终审。主持《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的修订项目,已通过内部审查,并提交中国地质调查局终审。目前担任的《手持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校验规程》项目已通过立项审查。主持实施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藏1︰25万措勤区、措麦区幅区域重力调查》项目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达到优秀等级。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川1︰20万雅安、宝兴小金、马尔康幅区域重力调查》成果报告编写,担任技术指导,被评为优秀等级。

    他编写了《重磁勘探方法技术》专著,作为单位内部培训教材,同时还编写了《重磁资料数据处理》软件,至今仍应用于单位的生产之中,解决了重力、磁力勘探野外现场资料整理和解释难题,也为地勘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多次对技术干部进行技术培训授课,经常对项目技术人员悉心指导,使年轻技术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大大提高,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畅俊斌 勤于思考 科学找水

    畅俊斌,男,1968年8月5日出生,1990年7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并取得工学学士学位,同年到九〇八大队工作至今。现任九〇八大队总工程师兼地质调查所所长,水工环地质高级工程师。

    他长期致力于“找水”理论研究与野外一线实践,对取水工艺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对陕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赋存条件的研究分析,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借鉴提出渗流井等水平取水工艺,实现了单井取水量的最大化,突破和克服了传统管井取水量小难以进行集中供水的状况,使得黄土高原区的城镇、厂矿和工业园区可以实现就地集中供水,通过取水工程实践验证是可行和有成效的。
他遵循渗流井等水平取水工艺的井流特征,通过引入等效渗透系数,构建渗流井取水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建立了渗流井取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渗流井计算模型,采用地下水流三维有限差分法计算评价出渗流井取水量及其构成,使得渗流井等水平取水构筑物的允许开采量评价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三维数值模型评价,经悖牛川河谷区倪家沟渗流井和吴堡县黄河谷地横沟3号渗流井建成后取水量的对比验证,证明所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评价方法是科学可行和可信的,使得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评价渗流井等水平取水构筑物取水量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他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余篇,主持编写的报告20多篇,其中《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定边东北部地下水勘查报告》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优秀勘查成果二等奖、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优秀勘查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神木县秃尾河(采兔沟-乔岔滩段)地下水资源勘查报告》获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优秀勘查成果一等奖和陕西省地质协会优秀地质成果一等奖等。




张锦 爱岗敬业 青年楷模

    张锦,2005年7月到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工作,从事水工环工作。他参加工作后,随着各个项目组转战于陕西的各个地区,得到了各项目组负责人的好评。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他与本单位另外3名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在不断的余震中赶赴宝鸡地震灾区进行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排查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

    2007年至2011年,他参与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实施的“西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先后参与和承担了延安市延川县、黄龙县和宜川县三个县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为陕西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出了贡献。

    201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2011年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计划项目,确定在全国29个省会城市开展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工作。由陕西工勘院承担西安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工作,并由他任项目第三项目负责,主要负责承担“西安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中的浅层地温能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与测试工作。作为新的工作领域,陕西省内还没有单位可以进行此类测试工作,如何进行测试,针对本项目中有测试孔深达200m,国内还没有人进行过如此深度换热器测试的情况下,他和同事们一起,在仪器厂家的初步指导下,边测试边学习,钻研新技术,在测试过程中不断分析数据参数,影响因素,制定新的,更加合理的测试方法,终于让项目组在工期短,测试任务重的情况下,成功合格地提前完成测试任务,为评价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项目已经通过最终评审,总报告和野外工作均被评为优秀级别。为西安市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及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小林 爱岗敬业 情系测绘

    刘小林,陕西国土测绘工程院技术部副主任。近几年他负责了多个测绘生产项目,均获得了甲方好评。其中泸州市城西、城北新城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汉中市汉台区城镇土地调查项目均获得了中国测绘学会的优秀测绘工程铜奖,基于MicroStation和AutoCAD基础平台的数据集成开发应用研究课题获得了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2014年他担任5个项目技术路线的制定和生产技术流程的验证以及三个甲方的地方标准编写工作,涉及数据采集、地形图测绘、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专业,跨越专业知识多、且起点要求特别高,他不懂就问,无先例就学,通过自己的勤奋与刻苦的努力,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工作,终于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在泸州“江南新区”地形图测绘项目中,他负责组织1:500、1:2000、1:10000地形图及数据库建设,面对我院作业力量薄弱,工作难度较大的状况,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开发实用工具,有针对性地对作业人员培训等措施,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他日常负责全院测绘生产项目技术管理,无论是野外各类项目,还是内业生产的技术问题,他总能急项目所急,想项目所想,只要一个电话,就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判断,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为项目排除困难。在做好全院项目生产技术管理的同时,他还负责对项目业主的技术对接工作,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只要业主来了电话,他都能在第一时间给甲方一个满意的答复。全年来,共解决项目生产难题60余次,组织或参与技术攻关16次,进行项目技术培训10次。

    通过不断的学习,他先后参与撰写了《城市管网三维建模快速建立方法的研究》与《地质矿山测量坐标系统转换方法的探讨》分别在《现代测绘》与《陕西地质》上发表。




韩张雄 潜心研究 成果显著

    韩张雄,实验研究所生态组组长,主要从事土壤与植物等生态样品的检测工作,开展了多项针对矿山污染机理的研究,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党员,质量标兵。

    他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分别是2012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2014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子课题:有效态分析方法研究,参与省部级项目两项,分别为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12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其中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于2013年12月结题,获得良好。主持总工基金项目2项,分别是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总共基金项目。参与所总工基金2项,分别是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总共基金项目。发表研究论文21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通讯作者2篇。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篇,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近3年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2012年,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施与开展,参与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研究所总工基金项目研究工作。通过所学,将联合消解仪逐级升温技术应用于植物样品的消解,使工作效率提高了50%以上。
  
    2013年,参与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研究工作,参与主持了研究总工基金项目,负责安排实施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论文获得陕西省第六届优秀地质科技论文二等奖。负责项目(2012JM5006)的结题工作,并获得良好。负责化探样品微量氯元素测定方法的研究,解决了生产难题。
  
    2014年,成功申请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2014JM5217),参与了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研究工作。负责土壤中硫化物试验方法的研究,并获得了成功,实现了单位检测土壤硫化物零的突破。


↑上一篇:总公司召开财务工作座谈会
↓下一篇:物化探队举办安全管理人员资格培训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