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手机站

地矿新闻

最新新闻
图片新闻
地矿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地矿新闻>>地矿新闻

砥砺找矿70载 青山深处铸丰碑

砥砺找矿70载 青山深处铸丰碑

来源:管理员     所属分类:地矿新闻     阅读次数:3543     发布时间:2023-06-20

足迹.jpg


    编者按:今年是陕西地矿集团70周年华诞之年,现在《陕西地矿新闻》2版开辟“足迹·致敬我们赓续奋斗的70年——庆祝陕西地矿集团成立70周年专题宣传”专栏,回顾集团发展史上取得的重大成果、经历的重大事项,向我们70年的岁月荣光致敬,向英雄的地质前辈们致敬,以期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过往,更深入地思考当下,更好地把握未来,涵养地质情怀,提振发展信心,在地质找矿的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

贡献,推动陕西地矿集团高质量发展。


    小秦岭钼金矿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是我国著名的钼金矿集区。在小秦岭陕西段潼关、洛南、华阴、华县等县市4000多平方公里广大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金、钨钼、铅、铁、石墨、大理石等矿产资源,黄金储量全国第二。陕西地矿第六地质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地矿六队”)自建队起就一直在小秦岭从事金钨钼等矿种的地质找矿工作,是金堆城钼矿、小秦岭(陕西)金矿田的发现者。一代代陕西地矿六队地质工作者以青春献地质,扎根小秦岭,绘就了一幅幅地质报国的壮美画卷。

  

    一、金堆城钼矿勘探,交出的第一份优秀答卷。

  

    金堆城地质队(原西北地质局647队),是陕西地矿六队的前身。1955年,国家建设刚刚起步,亟需矿产资源。647队当时在金堆城地区寻找铁矿。当年秋天,找铁未果,正准备转移,一名地质队员在金堆城西川河边顺手捡起一块石头并溯根求源采了标本,这块矿石经西北地质局实验室鉴定,是一块辉钼矿石,当时的苏联专家兴奋地说这是比黄金还稀缺的“灰金”。

  

    这一发现震动了西北地质局乃至地质部,金堆城队立即开展追索寻查,对调查区展开踏勘工作,随后又进行了初查、详查、初勘、详勘等系统地质工作,探明了一个可与美国克来麦克斯钼矿相比的世界级特大型钼矿大矿。

  

    1956年召开的陕西省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1957年地质部召开的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金堆城最终勘探报告受到了表彰。随后,金堆城队先后又发现了洛南县黄龙铺大型钼矿、华县桃园中型钼矿。这些矿相互毗邻,构成一个以金堆城钼矿床为中心的巨大钼矿群,造就了享誉中外的“中国钼都”。

  

    地质部于1980年授予原西北地质局金堆城地质队“地质找矿功勋单位”荣誉称号。

  

    陕西地矿六队在金堆城的钼矿勘探工作探明钼矿石储量约10亿吨,达到特大型;伴生铜22万吨,达到中型矿床规模;硫2219万吨,为大型矿床;铼和硒储量也均达到中型矿床的规模。金堆城特大型钼矿的发现,使金堆城这个昔日鲜为人知、条件恶劣的偏僻小镇,成为了世界闻名的钼都。从建成金堆城钼矿到2020年的近60年间,已发展成为一个采、选、冶一体化,生产规模亚洲最大,年产钼金属量1.2万吨,资产规模达260亿元,累计上缴税金约150亿元,为国家换取外汇近50亿美元的大型钼业集团公司,居中国钼行业之首,世界排名第三,中国出口百强之一,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与金堆城钼矿床勘探的许多同志虽已作古,但他们从事的找矿事业,依旧蒸蒸日上、光彩夺目。在缅怀这些早年的找矿英雄的时候,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的名字与中国钼都同在,与地质工作的伟大找矿奉献精神同在。

  

    二、小秦岭找金,成就“华夏金城”美誉。

  

    潼关人说,鸡架山上的路,就是陕西地矿六队地质人用脚踏出来的。

  

    陕西地矿六队的起步在小秦岭,找矿奉献在小秦岭,陕西地矿六队地质人的奋斗精神始铸于小秦岭。小秦岭每一条峪、每一道山梁沟峁,都留下了陕西地矿六队地质人辛勤奉献、地质报国的时代足迹。

  

    金堆城地质队先后经历了渭南地质队、省地质局第九普查队等多次沿革。上世纪60年代中期,鉴于在小秦岭东段(河南段)岩金勘查的突破,省地质局决定在小秦岭西段(陕西段)开展金资源勘查工作。1965年10月,以普九队为基础的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组建后,迅速在潼关全境发起了大规模的金矿普查找矿工作,仅用数月时间就在潼关小秦岭北坡找到Q401、Q505、Q01、Q8等在内的含金石英脉数百条,率先在潼关小秦岭取得岩金矿产的找矿突破,填补了陕西省内岩金矿产的空白。1966年,陕西地矿六队开始对蒿岔峪Q401和西潼峪Q505两条金矿脉进行勘探工作,随后对境内有工业远景的矿脉陆续进行评价和勘探。近60年来,在小秦岭(陕西段)累计发现含金石英脉1200余条,并对这些脉体全部完成了踏勘检查或初步普查工作。其中完成详查工作矿脉30条,完成Q505等勘探矿脉12条,完成详查及普查矿脉50余条。从第六地质队建队到现在近60年时间里,陕西地矿六队在潼关境内累计提交鸡架山大型金矿床一处,提交中型金矿床五处,小型金矿床十余处,共勘探提交C+D级以上黄金储量200多吨。在潼关地区除金之外的其他金属非金属矿产的找矿中,也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勘查提交了《陕西省潼关县太要铁矿区普查勘探报告》、《陕西省潼关县李家乡立峪口蛭石矿详查普查地质报告》等矿产勘查报告。1988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黄金勘查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1991年前后,陕西地矿六队集中力量组织小秦岭金资源勘查储量承包会战,完成了向国家提交14吨金储量的勘查任务,第二次被原地矿部授予“地质找矿功勋单位”荣誉称号,并在同年荣立陕西省金矿地质勘查集体二等功。

  

    小秦岭(陕西段)找金,陕西地矿六队地质人接力前行,探索不息,奋斗不止。2011年后,按照“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找矿新机制要求,陕西地矿六队在潼关小秦岭地区布设898竖井等六个重型探矿工程系统,对中深部进行系统勘查评价,向深部“攻深找盲”。承担了《小秦岭(陕西)地区深部及外围整装勘查区(全国47个重点整装勘查区之一)整装勘查实施方案》、《小秦岭(陕西)地区深部及外围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编制的重大专项委托,并作为勘查主体单位对全区域找矿工作实施管理和技术指导,受到部省高度评价。累计新提交控制+推断黄金资源量129吨。在自有矿权区内探明控制+推断黄金资源量约29吨,掀起了小秦岭(陕西)地区第二轮找矿浪潮。2019年起开展的小秦岭综合物探研究项目,圈定重点成矿靶区13个,成功实施了深达2338米的陕西省内金属矿产资源钻探第一深孔,在蚀变岩型金找矿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2016年、2017年被评为“陕西省整装勘查推进先进单位”。

  

    在陕西地矿六队小秦岭找金探索的历史天空,闪烁着一颗颗耀眼的星。以李和祥、陈子良、常建国、卫旭辰、徐克勇、彭振云、许汉林、党永顺等为代表的陕西地矿六队地质工作者,是第一代小秦岭找金的开拓者。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他们都正值20多岁的青春年华,从天南地北汇集到潼关县西桐峪侯家铺村队部,放下行囊,转身就上了小秦岭黄金资源勘查找矿的战场。那时候睡的是硬板床,住的是干打垒的泥坯房,随身三件宝一带,背上干粮水壶就到野外工作,常常一工作就是一整天,很晚才能回到驻地,有时甚至几天回不了而持续工作,夏冒酷暑,冬战严寒,但他们青春无悔,艰苦为甘,以炽热的地质情怀诠释对地质事业的无比热爱。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地质工作者的杰出贡献,书写了陕西地矿六队小秦岭金矿地质勘查的辉煌篇章。2005年,潼关县被授予“华夏金城”,这是一代代陕西地矿六队地质人不懈奋斗铸就的辉煌。

  

    常建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地质矿产专家。一直在小秦岭从事稀有金属、钼矿、金矿的地质勘查,以及金矿成矿地质规律、控矿构造、区域或矿区成矿预测等地质科学研究。

  

    李和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地质专家。主持编写的《陕西省潼关县桐峪金矿区Q8号脉西段详细勘探报告》于1989年获地矿部找矿三等奖。1991年任副主任编委,参与《中国矿床发现史·陕西卷》的编撰工作。

  

    由李和祥主持编写,常建国、陈子良参与编写的《小秦岭金矿地质勘查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与发展》于1989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陈子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地质矿产专家。主持编写的《陕西省潼关鸡架山岩金矿床》报告于1993年获地矿部找矿一等奖。1991年参与编写了《中国矿床发现史·陕西卷》。

  

    郑志鹏,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地质矿产专家。主持工作提交8个中小型金矿。主编的《陕西潼关桐峪Q8号金矿脉西段详勘地质报告》1989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党永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地质矿产专家。局管大型地质项目潼关金矿区普查勘探工作指挥部主任工程师。主持完成的陕西潼关鸡架山大型岩金矿床的勘探工作,1993年获地矿部找矿一等奖。主编提交的Q8号矿脉勘探、潼关立峪蛭石矿详查等地质报告,分别获得原地矿部找矿三等奖,填补了省内蛭石矿空白。

  

    徐克勇,矿产地质专家。参与了潼关蒿岔峪金矿区Q401号金矿脉勘探,获C+D级金储量7吨。参加陕西小秦岭金矿田脉体评价标志研究,秦巴金矿地质特征、富集规律及远景评价等地质科研工作,分别获部三等奖。主持了陕西华县金堆城燕门凹断裂北盘钼矿勘探工作。

 

     ……

  

    如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已作古,但他们留下的卓越成就和地矿精神永远激励后来人。

  

    “我在学校学的是地质,在陕西地矿六队干的是地质,此生都给了地质事业,我热爱这项事业,希望我们陕西地矿六队大发展,希望我们陕西地矿集团大发展!”老地质专家党永顺的话,饱含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对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

  

    三、改革创新,勘查开发一体化成功实践。

  

    1980年前后,由于当时政策限制,地质队不能直接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对于守着金山讨饭吃的窘迫局面,陕西地矿六队人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从1985年开始,陕西地矿六队在坚持传统地质找矿管理模式的同时,大胆改革探索,在全国国有地勘单位中率先走上了勘查开发一体化发展之路。先后以军地联营等方式合作兴办了秦河、西埝、火龙关等数个金矿开发企业。到1995年,日处理金矿石能力就达到350吨以上,年产黄金过万两(年产黄金681公斤),年创利润达到1200万元。陕西地矿六队勘查开发一体化发展的成功实践,走出了一条国有地质队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得到了部省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1993年,时任陕西地矿六队队长贠天春被省地矿局授予“改革先行者”荣誉称号,被地矿部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94年,原地矿部副部长张文岳到陕西地矿六队视察工作时题词:“坚冰已经打破,航道正在开通”。1998年后,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军队退出了潼关黄金资源开发领域,陕西地矿六队的勘查开发一体化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四大金矿陆续关闭,但陕西地矿六队人对勘查开发一体化发展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

  

    2003年,陕西地矿六队重新把在小秦岭地区推进勘查开发一体化发展确定为立队之本。2005年注册成立了独资的潼关兴地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以后,陕西地矿六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绿色勘查、绿色开发、绿色矿山建设,在潼关黄金矿山企业中率先建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到2018年底,兴地矿业公司已发展成为潼关小秦岭地区日处理矿石能力500吨的规模化、标准化黄金资源开发企业,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单位和标杆企业,自2005年成立到2022年底,兴地矿业公司累计上缴地方各种税费超亿元。目前,陕西地矿六队在潼关小秦岭地区拥有六个探矿坑口、两个采矿坑口、一个金选矿厂,形成系统的黄金探采选一体化发展产业链,成为带动潼关“黄金立县”战略推进的龙头企业。

  

    近60年来,陕西地矿六队提交的黄金可采储量约占陕西省黄金储量的64%,提交的地质成果利用率达90%以上,金矿利用率100%。在小秦岭金矿区的找矿突破及探明的金矿储量,有力支持了中、省和地方一大批黄金企业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抚今追昔,陕西地矿六队在小秦岭(陕西)地区近70年的勘查开发历程,就是一部陕西地矿六队地质人砥砺奋斗、勇毅前行、赓续接力的创业大卷,在巍巍小秦岭树起了地质奉献的不朽丰碑。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为国有地勘单位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庆祝陕西地矿集团成立70周年之际,陕西地矿六队人将传承前辈的创业精神,豪情满怀踏上今天新的征程,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强理论创新和小秦岭(陕西)矿集区科研投入,推动小秦岭中深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奋力谱写小秦岭金矿勘查开发事业发展新篇章。


   (陕西地矿六队党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