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手机站

地矿新闻

最新新闻
图片新闻
地矿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地矿新闻>>地矿新闻

提升科技创新软实力 汇聚企业发展正能量

来源:管理员     所属分类:地矿新闻     阅读次数:1675     发布时间:2013-02-22

科技创新标兵周晓燕

    周晓燕同志现任水工环勘察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勘察一公司经理,长期从事岩土工程与水文地质的勘察与研究工作。多年来,她不断钻研新理论新技术,主持完成的省级重点项目西安地铁勘察及科研项目的核心技术已经达到了省内国内先进水平。

    周晓燕同志在负责的西安地铁二号线勘察中,对北郊深厚砂层采用标准贯入技术,准确评价了砂土的液化性,为地基基础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在西安地铁一号线勘察中,她尝试采用三重管取土技术进行力学指标评价,使力学指标的取值更准确合理,每座车站因合理的支护结构设计而节约近百万元的投资。由于周晓燕率领的技术团队工作成果突出,引起了多家地铁公司关注,广州地铁公司、哈尔滨地铁公司、兰州地铁公司派考察组专程来西安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并把水工环勘察分公司地铁勘察现场组织管理经验和文明施工措施引进到他们城市的地铁勘察中。在施工中,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西安地铁四号线黄土塬勘察中查明了大厚度湿陷性土层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力等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非饱和黄土的真三轴试验,参与了现场大型浸水试验的研究工作,与总体单位、设计单位一起探讨地铁穿越大厚度湿陷性土层的工程措施等,节约工程投资近千万元。在西安地铁建设中,周晓燕同志主持的西安黄土梁洼区深基坑降水研究,及时解决了降水设计和施工中遇到的涌水、涌砂、基坑坍塌等技术难题,并在西安地铁一、二号线黄土梁洼区推广应用,同时指导了其他地段的降水工作,该成果被评为陕西省地质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在西安地铁一至六号线的抗浮水位研究中,她利用西安地区长期动态资料进行水文地质基础条件和补经排规律分析,确定历史最高水位,从相关影响因素的主次预测水位变化趋势,得到各车站的抗浮水位,给抗浮设计和安全运营提供了依据,该成果也被评为陕西省地质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年8月建设部组织的专项检查中,西安地铁开展的降水和抗浮等科研专题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并建议在全国推广应用。按照施工要求,西安地铁在各地貌单元布置测点,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地温基础资料观测,填补了全国25m以浅地温的系统基础数据空白,分析了地温一年四季及特殊天气下的变化规律,为地铁空调设计和运营提供了可靠数据。2012年,周晓燕同志将西安地铁的经验成功推广到她主持的兰州地铁勘察中。

优秀科技工作者熊英

    熊英同志1983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岩矿分析专业,工作近30年来,一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奋斗在科研生产一线。目标与责任是她永远的工作主线,作为负责实验研究所科研项目、技术质量管理的副总工程师,她以科研立项为突破口,关注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与需求,提出立项选题,认真制定实施方案,为成功申请各类科研项目打下基础。在科研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中,她重实效严要求,解决技术疑难问题,指导年轻同志推进项目顺利实施,高质量地完成科研任务;抓制度与激励机制建设,提高年轻技术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为提升实验研究所科研技术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挥专业特长引领地质实验测试标准化研究工作。在标准化研究领域已完成了18个铜铅锌矿石标准分析方法的制修订,其中获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3项,提交国家标准报批稿5项。 近年来在该领域,又成功申报了3个国土资源部公益行业科研专项和1个地质大调查项目,项目经费近500万元。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她勤思考,善钻研,解决技术疑难问题,撰写研究论文,已在中文核心刊物《岩矿测试》发表3篇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她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及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家地标委权威专家的认可,2012年5月被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定为陕西省首批标准化专家库成员。   规范科研工作管理,提高实验研究所的技术水平与能力。作为项目办主任,她负责起草了《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科研项目立项实施管理办法》,使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组织征集内部立项建议,建立内部项目库,使研究所2012年在研科研项目达到12项(并首次获得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出开展内部学术交流活动,定计划、抓落实。两年来组织了17次内部学术交流活动,大大提高了研究所的学术氛围;制定科技论文发表程序与奖励办法,按刊发论文期刊等级不同进行不同的奖励,使实验研究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优秀科技工作者赵炳坤

    赵炳坤,高级工程师,1983年7月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物探专业,一直从事综合物探勘查及研究工作。曾任课题组长、项目负责、研究报告主编等,现任第二综合物探分公司重力处主任工程师。获省地矿总公司2012年度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主持或参与多个地球物理勘查及综合研究项目。曾任《泛东北地区1:100万重力图编制及综合研究》第二项目负责人、《新疆北部1:100万重力图编制及综合研究》(国家305项目V6-1专题)第三项目负责人、《新疆东部内蒙西部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1:100万重力图编制及综合研究》报告主编、《青藏高原1:100万区域重力研究报告》主编、《西安及邻区深部构造与地震关系研究》报告主编。其中,国家305项目V6-1专题获原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青藏高原1:100万区域重力研究报告》获陕西省地矿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地质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西安及邻区深部构造与地震关系研究》是新近完成的综合研究项目。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西安震感非常强烈。西安处于汾渭地堑系之渭河盆地,是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因此对西安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的研究非常必要。2008年“5·12”之后,《西安及邻区深部构造与地震关系研究》项目启动。2011年底,《西安及邻区深部构造与地震关系研究》报告通过以张国伟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评审。该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1、首次取得西安及邻区大比例尺高精度重力成果资料,为地壳结构研究、断裂解译和构造分区提供了重要地球物理依据;2、在研究区共推断出断裂构造63条,其中新发现断裂(重新厘定断裂位置)29条;3、对研究区乃至渭河盆地基本构造格架和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认识,划分了构造单元,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4、首次求取西安及邻区的基底与莫霍面深度;5、对固市凹陷有了新的认识,证实高陵-固市(扶风-咸阳塬)断裂是存在的,并对其规模、断裂倾向作了推断解释;6、深化和完善了对渭河盆地构造活动基本特征的认识;7、建立了研究区地震危险性量化评价体系,编制了西安及邻区潜在震源区划图和地震危害性等级划分图。该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对渭河盆地基础地质研究及西安市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基于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所撰写的专题报告或论文先后多次获得陕西省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学会、鄂豫陕三省地震联防协作区优秀论文二等奖、西安市地震局专题报告优秀奖等。

技术革新奖获得者李社育

    李社育同志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勘探机械专业,1986年7月分配到西探装备分公司(西安探矿机械厂),多年来一直从事地质机械专业技术方面工作。先后担任技术质量中心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务。负责分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及质量管理工作。任职期间,根据市场需求,紧密跟踪本专业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不断开发新产品,为推动分公司机械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社育同志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多年从事专业技术的实践经验,在该同志努力下,分公司的产品开发工作逐步进入良性循环,产品系列、技术含量逐步加强;他主持研发的高压旋喷成套设备主要由ZJB/BP系列变频高压注浆泵、XL-50型全液压履带旋喷钻机、GL-4000系列型钻机等组成。该产品应用于包括西安地铁在内的多项国家重点工程,每年创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它的成功研发,不仅为分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使得西探装备分公司成为目前国内生产高压旋喷设备技术最先进、实力最雄厚、配套最齐全的专业厂家;他主持完成GL-6000型全液压多功能钻机完善革新。该机可以实现动力头无级变速、长行程给进、给进速度无级调控、多方位变幅等普通锚杆钻机、管棚支护钻机无法实现的功能,由于该机性能优异,研发后迅速被市场接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功应用于兰新二线的祁连山隧道施工,施工效率提高3至4倍,解决了高海拔(3790米)、破碎层、复杂环境下的施工难题,特别是在国内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齐岳山隧道及内蒙古隧道塌方抢险中的成功应用,使该产品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并顺利通过局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2010年9月该产品荣获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9年科技成果一等奖;2011年他主持研发的XDL-1800型全液压岩心钻机参加中国(北京)国际地质技术装备展览会获得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好评,2012年6月完成《陕西省地矿总公司标准化机台高效钻进系统钻进规程及钻进参数的规范与优化》生产试验,获得一致好评。该机获得四项国家专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