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手机站

地矿新闻

最新新闻
图片新闻
地矿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地矿新闻>>地矿新闻

“三线精神”历久弥新

来源:管理员     所属分类:地矿新闻     阅读次数:6737     发布时间:2021-03-03

    前些日子,和三五个好友闲暇小聚,久别重逢后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普通的菜肴也觉得分外美味。我们谈生活,聊工作,忆过往,论人生,畅聊这些年我们彼此的故事,成功的相互借鉴,失败的也不失为经验教训,倒也值得思考、研究和总结。无意间,也不知是谁,提起了今年的省考面试真题,“延安精神”、“抗日精神”成为接下来话题的主旋律,就其内涵、启示、形成时间、时代背景、国际环境等内容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慷慨激昂,各抒己见,为当年的峥嵘岁月所动容。无数仁人志士永葆革命本色,或为民请命,或舍身求法,抑或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英勇就义,向人民英雄致敬。


    饭后,我们各自回家。一个人走在路上,下着淅淅沥沥地雨,我不禁再一次想起了形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的“三线精神”,其内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这十六字箴言涌入心头,先辈们的光辉事迹浮现脑海,久久不能散去。这是一特殊时期,逢文革,内部力量积蓄不足,国不富民不强;中苏交恶,以美国为首的境外势力又虎视眈眈,结成反华联盟,骚扰不断,真可谓内忧外患。况且,我国当时的主要工业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基建薄弱,工业化建设发展缓慢,一旦这些沿海地方遭受袭击,导致工业区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基于此,三线建设横空出世,立足于国家安全,在党中央的号召和坚强领导下,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有科学家、技术骨干、普通工人、知识分子……他们义无反顾离开故土,放下家人,投身于三线建设。尽管身处不通水电,“七户人家一棵树”的不毛之地,即便“依山傍水扎大营”,建设者们依然喊出了“天当罗帐地当床,金沙江是大澡堂”等许多振奋人心的口号。无数平凡而伟大的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问名与利,不计得与失,倾尽所有,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发展史,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一定程度上说,“三线精神”是当时全国人民的信仰,是一股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人走了,却说他还活着——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与世长存。


    回到家中,坐在书桌前,我思索,“抗日精神”、“延安精神”、“三线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有什么共性。归根结底,这些精神其实都在告诉我们,要求我们,要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重任。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谁都不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今后,无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管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这些思想和精神永远不能丢,这是民族精神,是一笔无价的财富。这些精神既是我们国家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过去的终将成为历史,但精神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逆全球化浪潮叠加疫情影响,单边主义抬头,我国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地区热点,局部冲突等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增加了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同样也是历史机遇期。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弯道超车,“三线精神”不可或缺,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不二法宝。


    传承弘扬“三线精神”,以中国梦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这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使命和担当。同时,作为一名地矿人,我也一定会为实现“百亿地矿”目标和高质量发展铺路架桥,添砖加瓦,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于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