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新闻
怀念“三线建设”岁月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孕育出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我省的秦巴山区成了“三线建设”的热土。今天,我们身边的067航天基地和汉中的012飞机制造基地,就是“三线建设”留给我们的珍贵产物。
1970年,担任陕西地质局地质十队党的核心小组秘书的我,目睹了大三线地质工作调兵遣将的一幕。地质十队是一支普查队,占据勉略宁金三角有利位置。当时寻找铁、铜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急缺的是钻探技术力量。地质部接到陕西局请求后,确定调江西912队支援陕西。这个队在江西可是大名鼎鼎,前地质部部长朱训曾是这个队的技术负责、总工程师。但是大家听说要远调大西北,不少人不免心有余悸。经动员,得知“三线建设”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从干部到工人,大家争先恐后报名,最后确定抽调250名精兵强将,由队长赵凤阁、副队长宋云发带队,包括技术干部、管理干部、更多的是钻机班组长以上的技术能手,加上几十户随队家属,浩浩荡荡地奔赴十队宁强县白岩沟矿区。他们受到老陕们最热烈的欢迎。此前,陕西局同时确定从陕北延安知青中新招150名青工,他们都是20岁左右的热血青年,光北京知青就有48名。曾在梁家河插队的小戴就是其中一个。有了从江西调来的这么多精兵骨干,又有陕西招来的新生力量,很快汇合成一股强大的洪流。那个年代不谈生活条件,只讲工作第一,迅速投入探矿实践。新建的五台钻机,对白岩沟的铁、燕子砭的铜加速勘探,由于钻探成绩突出,第二年地质局在白岩沟矿区召开了钻探生产现场会,表彰了一批先进人物。上边提到的那个小戴,由于工作积极肯干,还被选送西安地院,成为工农兵大学生,随后留校做了教授。现在已经是一位退休老人。
时光荏苒,“三线建设”转眼已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但“三线精神”必须传承弘扬。只要党的事业需要,便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地冲锋在前。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月,艰苦创业是成就事业的不变本色,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才能闪耀生命的价值。“三线建设”离我们愈来愈远,但“三线精神”永远成为我们奋进新时代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