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新闻
学习青年习近平 争做优秀党务工作者
《梁家河》这本书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纪实文学,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章节34篇文章组成,讲述了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离开了40年的梁家河村的事情。《梁家河》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令人饮佩,值得学习。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一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当年他项着黑帮子的帽子,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后,靠着执着的追求,艰苦的磨练,群众的信服,终于,入团、入党的愿望得到批准,而且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可贵的是,在整个过程中,青年习近平从未气馁。
二是求知若渴的精神。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习近平给自己提出了一个要求,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白天,他上山放羊在读书,锄地的间歇在读书,吃饭仍在读书;夜晚,他凑着微弱的煤油灯看书至深夜。有时为借一本好书,不惜饿着肚子步行30多里。这种读书的习惯伴随着他,乃至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曾指出,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三是实事求是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办起了铁业社,免费给社员修农具,同时把多余的农具卖给县农副产品公司,增加了集体收入,这在当时来说是一项创举。他还办了缝纫社。当时农村妇女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还要纺线织布、缝补衣服、缝纫社的创办,大大节省了劳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把奖励给自己的三轮车换成了钢磨,解决了梁家河群众磨面问题。他当年在梁家河所做的打井、办沼气等都是立足于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青年习近平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务工作者,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坚韧不拔的毅力,旺盛的求知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工作中,勇于面对各种挑战,百折不挠,忍辱负重;认真学习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党务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断进取;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完成好新时代的各项党务工作任务。